close

3 旅人腳下黑暗寬廣的大海與三條毒龍


旅人吊在藤蔓上,九死一生,終於從虎口脫險。

然而當他向自己的腳下望去時,不由得發出了一聲驚叫。

原來腳下竟然是深不見底的大海。

洶湧的波濤不斷地拍打著懸崖,而且在波濤之中,

還有三條毒龍正張著血盆大口,垂涎欲滴地等待他掉落下來。


種下的種子一定會發芽


我們種下的都是什麼樣的種子呢?

在藤蔓斷掉的同時,旅人就會墮入三條毒龍所在的、深不見底的大海。

釋迦牟尼佛將此稱為「後生一大事」。

所謂後生,就是指來世(死後)。

有生必有死,「來世」是我們確鑿無疑的未來,所以沒有人不想知道自己的後生會怎樣。

要知道自己的後生,首先需要知道佛教的根幹——因果的道理。

無論什麽事情,一定有其發生的原因。

沒有原因是絕對不會產生出結果的。


關於原因與結果的關係,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說:

「善因善果、惡因惡果、自因自果」。

種下好的種子,會出現好的結果;

種下壞的種子,就會出現壞的結果。

自己種下的種子,其結果都會顯現在自己身上。

這就是佛教裡講說的因果的道理。

這裡所說的種子,指的是我們的行為;所說的結果,就是指我們的命運。


「種下則發芽,不種不發芽,無論善惡種誠實,縱使人不知。」


正如這首詩所說,即使是在他人所不知道的情況下種下的種子,不久也會誠實地出現結果。

所有結果,無一例外地都肯定是與所種的種子相應的。

根據這個因果的道理,釋迦牟尼佛這樣告訴我們:


「汝等,欲知過去因,見其現在果。欲知未來果,見其現在因。」  (因果經)


就是說,只要看清了現在的自己,就會知曉過去種下的種子(行為)與未來收穫的結果(命運)。

現在,正是開啟過去與未來的鑰匙。

那麼,當我們呼吸停止之後,後生會是怎樣的呢?

根據因果的道理,只要徹底看清我們現在種下的種子(行為)就會知曉這個答案。


造就未來的心的行為


我們每天都在種下什麼樣的種子(行為)呢?

行為,在佛教裡被稱為「業」。

佛教裡將我們的行為分為身、口、心三個方面,分別稱為身業、口業、意業。

而且在這身、口、意的三業之中,最重視的就是意業。

「思罪不比殺罪輕」。

正如這句話所說,比起動手殺人,更為可怕的是讓身體去殺人的這顆心的罪行。

行使暴力,或是說出傷害對方的粗暴的言辭,都是受到了心的指使。

會說謊也是心在教唆。

就算是「被某人命令殺了人」,那也是因為有想服從那個人的命令的心。

所以,我們的一切行爲都是起源於心。然而,我們卻完全沒有正視過這個心。

的確,我們需要管制身體和嘴的行為,以防止其危害他人。

但是,心裡所想的事情因爲既不會對他人造成困擾,又不爲人所知,所以根本無從取締。

這樣一來,我們的心就如同享有了治外法權,隨心所欲地、滿不在乎地想著種種不能告人的事情。

然而在佛教中,比起身體和嘴巴的行爲,最爲重視的就是這顆心的行爲。


讓自身痛苦的三種劇毒


譬喻中說,在旅人的腳下,有三條毒龍。毒是很危險的东西。

由於毒蛇、毒蟲或是河豚的劇毒而喪命的人,每年都達到幾萬人。

這藍色、紅色、黑色的三條毒龍,分別比喻的是我們的欲望、憤怒和愚癡。

欲望是指沒有就想要擁有,有了又渴望更多——這顆貪得無厭的心。

憤怒是指當我們的欲望受到阻礙時所產生的生氣的心。

愚癡是指把自己的不幸歸咎於他人而怨恨他人

,或是看到比自己優秀、比自己美麗的人就嫉妒憤恨,

恨不得將對方拉下來墊底,讓對方遭遇不幸,這樣才會感到高興的醜陋之心。

因為欲望、憤怒、愚癡這三種煩惱具有讓我們痛苦的劇毒,

所以佛教裡把它們稱為三毒煩惱。

但是,就算聽到說這三種煩惱含有劇毒,大多數人也都意識不到這一點吧。

我們會認為

「沒有欲望就沒法活下去」,「只要不把憤怒表現出來就沒問題」,「愚癡也是每個人都會產生的念頭」,

很難接受這三種煩惱是可怕之心的說法。

但是,我們爲了欲望而殺生,爲了欲望而說謊。

有時候甚至會因此傷害他人,殺害他人。

用武力威脅,強迫對方答應自己條件的做法,

其實與孩子爲了買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向父母耍賴說「不去學校」的行為沒有什麽兩樣。

我們都認為欲望適可而止就好,但是要控制在適可而止的範圍內卻並不容易。

往往是想要抑制住欲望,卻在欲望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世間之事實現一個

就想兩個三個四個

五個六個無有窮盡」


一開始覺得只要能吃飽飯就好,稍有餘力就想要打扮買漂亮衣服,想結婚,想要孩子,

這樣的話就需要有房子有車,偶爾還想去海外旅行……欲望無窮無盡。

爲了過上這樣的生活,需要有金錢和休閒時間,

於是就盤算有沒有輕鬆得到金錢和時間的方法,開始做靠買彩券或股票一攫千金的美夢。

結果偷雞不著蝕把米,賠得一乾二淨又氣又急。

要是把這些怒火向家人宣洩,就會讓家人也因為憤怒的劇毒而感到痛苦。

要是把憤怒積壓在心裡得不到發洩,就會演化成嫉妒和憤恨的愚癡,在心中猶如一團泥沼越積越深。

忍住怒火,會使毒素逐漸蔓延到全身,損傷脾胃,增長白髮,加深皺紋。

而爲了排解鬱悶沉迷於煙酒、或是暴飲暴食,則讓身心全都疲憊不堪

——就是這些無法消除的三毒煩惱,產生出了我們的痛苦的世界。


「火焰車 火焰車

並非木匠所製作

自己製造自己坐」


這首古詩講的是,我們乘坐在火焰車上深受痛苦,

而製造出這些痛苦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所有人共通的心的實相


「窺探人心底

本尊都是鬼」

我們每天都是被居住在心靈深處的藍、紅、黑這三個惡鬼(欲望、憤怒和愚癡)所驅動。

釋迦牟尼佛在《大無量壽經》中這樣告訴我們:

「心常念惡

口常言惡

身常行惡

曾無一善」

我們都是被自己心裡的鬼所命令所驅使,因此無論是嘴巴還是身體,做的都是惡事。

親鸞聖人被教義的光明照徹出真實的自己,得知自己的實相正如釋尊所說。

在著名的《歎異鈔》中,聖人這樣告白:

「一切善行難及之身,地獄必為永恆之家。」

連絲毫的善都做不到,滿身是惡的親鸞除了地獄沒有別的去處。

同時,聖人也感激道:彌陀的本願原來就是爲了拯救如此罪大惡極的親鸞我一人所立下的。


「彌陀五劫思惟之願,原來只為親鸞我一人!為救這身懷無數惡業的親鸞而立下的本願啊,我感恩不盡。」

(彌陀用了五劫這樣久遠的時間深思熟慮才發誓立下的本願,現在才明確得知原來都是爲了親鸞我一個人。

爲了拯救這造下無數惡業的親鸞,彌陀奮起立下了本願,這是多麼令人感激不盡的事情啊。)

唯有阿彌陀佛的本願,才是拯救充滿了欲望、憤怒與愚癡的我們,使我們得到絕對幸福的獨一無二的妙法。


○深不見底的大海——後生一大事

○三條毒龍——欲望、憤怒、愚癡


IMG_5685.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波派 的頭像
    A波派

    人,為什麼活著?

    A波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