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是為了什麼出生在這個世上,又是為了什麼而活著的?
為什麼不論多麼痛苦,也不能自殺?「人生的目的」是什麼?
親鸞聖人在他最重要的著作《教行信證》的開頭,將痛苦煩惱的人生比喻為「難渡海」,
並且清楚地道出有一艘能讓我們明朗快樂地渡過這痛苦人生的「大船」。
人,到底是為了什麼出生在這個世上,又是為了什麼而活著的?
為什麼不論多麼痛苦,也不能自殺?「人生的目的」是什麼?
親鸞聖人在他最重要的著作《教行信證》的開頭,將痛苦煩惱的人生比喻為「難渡海」,
並且清楚地道出有一艘能讓我們明朗快樂地渡過這痛苦人生的「大船」。
如果沒有生命的喜悅和滿足
我們從昨天來到今天, 從今天走向明天。光陰似箭, 人生可謂是在急速飛逝。從小學到高中, 為了升學拼命地讀書; 上了大學以後, 拼命地玩樂; 就業以後, 拼命地工作。從被拋進人生的汪洋大海那一刻起, 就被迫在驚濤駭浪中不停地游泳。可以說, 人活著就如同在游泳。
堅持主張“為活著而活著”的人, 其實就是在主張“為游泳而游泳”。如同在水面上飄忽不定的浮萍一樣, 沒有目的地隨波逐流, 很快就會腐爛。為游泳而游泳的人, 其悲慘命運是顯而易見的。
這與“為飛行而飛行”的飛機將面臨的下場一模一樣。如果把“為活著而活著”的人生比喻為空中飛行, 結果會是什麽樣呢?
設定合適的速度和高度、根據風向以及氣壓狀況變更航線、發動機發生故障時進行緊急處理……, 這些都是對飛行方式的選擇, 屬於“如何飛行”的範疇。而在做出上述決定之前, 必須明確的是目的地, 就是“飛往何處”。沒有一個飛行員會在不知道目的地的情況下起飛吧。因為“為飛行而飛行”的飛機, 最終只會是墜毀的悲劇。
同樣, 如果沒有能夠使我們感受到生命的喜悅和滿足的“人生目的”, 這一生也只能是越活越痛苦吧。
存在的空虛
“人生太美好了!”能夠發出這樣的感嘆, 覺得生活充實, 對未來滿懷信心的人究竟有多少呢? 高新科技迅速發展, 精神生活卻日趨貧乏的20世紀被稱為“不安的世紀”。雖然現代人物質生活極其豐富, 表面上沒有什麽不足之處, 但內心卻感受不到真正的滿足。一種茫然的不安和空虛正在蔓延。
“唉, 真沒勁……”你不曾發出過這樣的嘆息嗎?
日子還算快樂與充實, 但又總覺得一種空虛無聊縈繞在心頭。就這樣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中略)
如果你是公司職員, 當一天的工作結束, 拖著疲憊的身體擠在電車裡, 不由得嘆一口氣的時候; 如果妳是家庭主婦, 在家務勞動和養育孩子的忙碌中歇一口氣的時候, 本來應該覺得日子過得繁忙而充實, 卻不知道為什麽, 時而有種空虛的感覺突然襲上心頭。於是你會情不自禁地發出這樣的感慨:
“這就是我的人生嗎?”
明確了人生目的, 一切就都有了意義
明確了人生目的, 學習、工作、保持健康……, 一切行為就都有了意義, 因而會從內心感受到生活的充實。即使因為疾病而痛苦, 即使因為人際關係問題而沮喪, 即使因為競爭失敗而苦惱, 也會產生活下去的動力: 為了達到人生目的, 一定要克服這些困難!
尼采在《道德的譜系》中說, 如果明確了人生目的,“人就希望苦惱, 甚至會主動地尋求痛苦”。只要方向正確, 跑得越快, 就能越早到達目的地, 所以任何付出都不會是徒勞無益的。如果是為了實現人生目的, 無論花多少時間、體力、金錢, 都將百分之百地發揮作用, 不會白白浪費掉。
人生總是不停地經歷痛苦, 但是對於知道為什麽活著的人來說, 所有的辛苦終將必有回報。有人說人生美好, 也有人說人生空虛, 這種差異究竟源於何處? 歸根究底, 就在於是否明確了真正的人生目的。
沒有終點的圓形跑道
《伊索寓言》中有一篇故事叫《螞蟻和蟋蟀》, 說的是螞蟻夏天辛勤地工作, 到了冬天, 就可以高高興興地遊玩。但是, 人卻無法這樣。不論是夏天還是冬天, 人都不得不辛苦地工作。
有人這樣鼓勵道:“只要堅持活下去, 一定會變好的。”然而, 實際的感覺卻是“沒有變化的生活日復一日”。《自殺指南》一書這樣描述這種感覺:
你的人生大概是這樣的: 在家鄉一邊上小學和初中, 一邊在私塾補習, 強化應試教育, 然後進入相應的高中和大學。在大學裡晃悠4年, 畢業後進入一家公司。如果是男性, 一般在25-30歲之間結婚, 第二年有個孩子。在公司裡, 經過幾次部門調動和提升, 官至部長, 60歲退休。以後的10年或者20年, 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 然後死去。人的一生大概不過如此。而令人絕望的是, 這還是人們普遍認同的最讓人放心的理想人生。
鶴見濟《自殺指南》
現代人享受著幾百年前無法想像的豐富的物質生活。
隨著科學的發展, 人類增強了改善生活環境的能力, 平均壽命也得以延長。
然而, 人們因此變得更加幸福了嗎?
事實上, 現代社會為恐怖主義、殺人、自殺等諸多問題所困擾, 遲遲找不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方案。
科學的進步固然使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卻並沒有給我們帶來真正持久的幸福和發自內心的滿足。
相反, 現代生活往往只是加深了人精神上的孤獨、寂寞和空虛。
身體健康, 生活富裕, 為什麽心靈卻得不到滿足呢?
《人,為何而生,為何而活》台灣出版紀念活動
http://srk.org.tw/2334.html
■■■致 正在尋找人生意義的您■■■
各地舉辦兒玉源太郎總督曾孫(佛教講師)的相見歡 & 演講會
限定100位 贈送 《人,為何而生,為何而活》
⌒*⌒*⌒*⌒*⌒*⌒*⌒*⌒⌒*⌒*⌒*⌒*⌒*⌒*⌒*⌒
針對想知道「真正的人生目的」的人,
《人生的目的》
人說一年之計在於春,
不管是什麼事情,在開始的時候去計劃或是準備是很重要的。
如果一開始的計畫馬馬虎虎的,事情也就沒辦法進行得順利。
今年一年,要為了什麼、向著那裡而活。
這也等於是去思考,我的人生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存在的、為何而生為何而活。
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
比起茫茫不知人生的目的而活著100年,
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人生。
既有一帆風順,為人生謳歌的人;也有迷失了生活的方向,終日愁苦的人。
但是不管怎樣,大多數人都會深感「人生是個謎團,無法理解」吧。
自己的命運到底是由什麼產生的呢?
讓我們一起學習佛法,聆聽解開這個謎團的答案吧。
「為什麼會如此不公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