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曾經和一位任職於

病弱學童的特殊支援學校的教師談過話。

據他說,學校本部裡大多是有哮喘的孩子。

但是,分校有得了白血症的孩子,

據說一年當中會有幾位孩子過世。

孩子們意識到了”死”以後,

所有”美好回憶”都被拋出腦後,

只是一味地問:

「死了以後會怎麼樣?好可怕、好可怕」

 

對於這些孩子認真的疑問,

醫生以及教師還有父母,

都只能回答說:
「在天國呦」「會變成星星呢」

但是,不久孩子們就會說:

「別隨便敷衍我們!」

周圍的大人們,就只能啞口無言。

他去找京都大學Carl Becker教授請教,

這位教授說:

「幾乎沒有知識或是經驗的孩子們的

直覺,其實有著科學根據」

並且提出長篇英語論文舉證,

來指出日本教育的僵化、冥頑不靈。

 

仔細想想,

冥頑不靈的不只是日本的教育界。

我們大人,

也對【死】頑固地忽視不想面對。

 

-------------------

 

“想又有什麽用啊?”“到時再說吧。”

“想這種事, 別活了。”

死亡是如此地讓人難以正視。在死亡面前,

難道人就只能 “絕望”,

或“作毫無意義的最後掙扎”嗎?

身體健康的時候,

人們對死的態度都很輕鬆樂觀:

“死是人生的休息”,“是長眠”,

“沒什麽可怕的”。

然而一旦死亡來臨,

只有“死後會怎麽樣”成為唯一關心的問題。

人在死後是否還存在? 會變成什麽樣?

我們對此一無所知, 處於一片漆黑的狀態。

這種不知道死後將會如何的心, 被稱為“無明之暗”, 也稱為“後生黑暗之心”。

(引用自『人,為何而生,為何而活』圓神出版pp.101-102)

-------------------------

在赤裸裸地直視”死亡”這件事的時候,

“人生的目的”這個大哉問,

就被擺在眼前無可閃躲。

06 04-06-092.JPG

arrow
arrow

    A波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